氟咯草酮,也被称为茚醚类杀菌剂,可以有效地控制蔬果、谷物、棉花等作物中的真菌病害和病毒病害,该特性有助于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,减少因病害造成的损失。
在马铃薯田中,氟咯草酮被证实是有效的。在青海高原马铃薯田的应用研究表明,氟咯草酮对单双子叶杂草综合防效达到80%以上,且对马铃薯品质无不良影响,如粗淀粉含量、维生素C含量、还原糖含量和干物质量等关键参数指标均未受影响。
氟咯草酮在土壤处理中表现出对大蒜、向日葵、马铃薯、芫荽、胡萝卜等作物的安全性,然而,当施药量提高到一定水平时,其对作物的安全性可能会有所降低。
氟咯草酮在马铃薯田的适宜使用剂量为350~650 g a.i./hm2,建议的使用时期为播后苗前,一般在马铃薯播种后15~20天。
使用方式多为土壤封闭处理,这种方式有助于提高除草效果。
氟咯草酮虽然对部分作物安全,但也可能对下茬作物安全性存在隐患,因此在使用时需要特别注意,另外,它对草本杂草有较好的控制效果,但对于莱菔科(如韭菜、大葱、洋葱等)的防除作用并不理想,因此在选择使用时应考虑作物的种类。
氟咯草酮在农业领域作为一种广谱杀菌剂,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农作物的病害防治中,尤其在马铃薯等作物的应用中表现出色,然而,在使用时也需要注意其对下茬作物可能存在的风险,以及不同作物之间的适用性差异。
本文来源于:江西方尊医药化工有限公司 http://www.baokangpharm.com/